网红经济,诚信方有未来
【热点背景】
随着电商新业态不断出新,一些现场直播、网红代言等互联网销售形式受到网友追捧。但与此同时,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、“刷单”等问题也不容忽视。对此,近日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“四个最严”要求专项行动,相关负责人表示,电商第三方平台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,并将对涉嫌违反广告法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。
媒介形态的演进,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日前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》指出,“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业态、新职业”,网络直播、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拉动灵活就业人数快速增加。在这一背景下,许多没有知名度的普通人,靠优质内容创作赢得了关注度。数字经济新趋势,改变了传统商业营销格局,让人看到了社会化营销的新商机。
【模拟试题】
近日,某位网红因“卖货”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原因是其推荐的“大闸蟹”并不是真正产自著名品牌的大闸蟹,而是某品牌的普通蟹,而对外宣称的“23年老品牌”的公司注册信息却是2015年,因此被消费者质疑“虚假宣传”“误导消费”。对于网红产品的虚假信息现象,你怎么看?
【厚职解析】
表明观点:不可否认,网红带货的销售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。但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,还是会有一些主播只玩套路推销,不顾产品效果,广告法中不允许出现的“最棒”“最好”“最高级”等绝对化字眼,更是不绝于耳,极具诱惑力,往往能让消费者掉入消费狂欢的漩涡。
影响:有些网红产品看似人气爆棚,实际上是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甚至造假炮制而成的;也有部分看似美好的网红产品,其实是“三无产品”,不仅坑害到消费者,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。据浙江省工商局发布《上半年消费诉求情况分析》称,消费投诉和举报中有近1/6与网红产品相关,主要涉及夸大宣传、质量问题、商标侵权、成交量作假等问题。不可否认,这些新情况会给整个网红经济埋下诚信危机。
原因:从目前情况看,国家对于网红产品及其所采用的营销手法,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,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红产品,依靠现有的政府监管力量很难全面覆盖。虽然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》和《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》规定,相关平台负有相应监管责任,但由于网红产品可以带来巨大网络流量,很多网络平台对违规营销行为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解决措施:网红不是洪水猛兽,对待网红带货既不能因噎废食、一禁了之,也不能任其野蛮生长、无序发展。事实上,很多炮制网红产品的套路,已明显涉嫌违反广告法、反不正当竞争法、产品质量法等多项法律规定当下,国家还应出台具有约束性的网红行为规范标准,加以规范化、法治化管理。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力气打击和整治,重塑我们的社会诚信。此外,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,社交媒体、视频网站、网络平台也要担负起主体责任,加强对“网红”产品和销售行为的监管。